编者注:此文是 CamMi Pham 的文章,原文发表在Medium上。作者通过自身经历和一些科学证据说明,有时候努力工作未必是通往成功的正确路径。成功的关键不是努力而是巧干。因为时间是稀缺商品,有时候少干反而收效更佳。 忙未必就说明你有生产力。要想有生产力,更多的是要管理好你的精力而不是时间。要经营好你的生活。我们需要学会花费最小的精力得到最大的收益。不干以下 7 件事,我把每周的工作时间从 80 小时缩短到了 40 小时,但是完成的工作却多了很多。 1、不加班效率高 每周 5 天,每天 8 小时的工作制是福特在 1926 年的发现。实验表明,把每天工作时间从 10 小时降至 8 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从 6 天降至 5 天后,生产力反而提升了。 1980 年由商业圆桌会议发布的《建筑项目的加班效应》指出,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工作越多,效率和生产力都会下降:
美国军方研究表明,“每天少睡 1 小时持续一周会导致相当于 0.1 血醇水平的认知退化”。 《睡眠的秘密世界》指出:
所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维持高水平的生产力十分重要。 很多名人的经验是白天多小睡。达芬奇、拿破仑、爱迪生、罗斯福夫人、吉恩•奥特里、肯尼迪、洛克菲勒、丘吉尔、林顿•约翰逊、里根等都有小睡的习惯。 2、不要老说“好的” 根据 20/80 原理(帕累托原理),20% 的努力创造出 80% 的结果;但反过来 20% 的结果消耗了 80% 的努力。因此我们应该把精力集中在能产出 80% 结果的事情上,然后放弃其他的事情。如此就能把更多的时间集中在最重要的任务上。我们应该对低产出甚至无结果的任务停止说“yes”。
——巴菲特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我们该对哪些事情说“yes”,对哪些事情说“no”呢?如果想不出哪些事情值得花时间,不妨来个简单的分离测试。跟踪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然后尽可能优化。 我们中的大多数往往都说了太多的“yes”,因为这比拒绝要容易得多。没人想当坏人。 2012 年的消费者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研究人员把 120 人分成了 2 组。一组人训练成说“我不能(I can’t)”,另一组则说“我不(I don’t)”。结果很有趣:
所以,下次需要避免说 yes 的时候,直接说“我不”。 另一个避免不必要活动的技巧是 20 秒规则:对于不应该做的事情多给自己 20 秒的时间考虑。 3、不要事必躬亲 我曾经管理过一个非常大的社区,试图一个人做完所有事情,最后发现我干不了。我筋疲力尽,最后社区接管了自我管理的工作。令人惊奇的是大家做得比我还好。我因而领悟到了社区的力量。 我们必须意识到,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去寻求帮助,这一点很重要。让做得更好的人接管你的一些工作对你来说更好。这可以让你花更多的时间在自己最重要的任务上。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自己解决问题上,让专家帮助你。 很多时候,哪怕朋友不能帮你,他们的陪伴也能让你更有生产力。 4、不要完美主义 达尔豪斯大学的心理学教授 Simon Sherry 的完美主义与生产力研究发现,完美主义是生产力的绊脚石:
最好的完美时刻就是现在。 5、不要做重复工
现在只要我需要重复做一件事情 5 次以上,我就会要求自己找个程序来替我做。不会编程没关系,如果不懂开发,那就去买程序。 人们往往不记得时间就是金钱。他们手工做的原因通常是因为这么做比较容易,不需要研究。处理 30 张图片似乎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是 30000 张呢?你只能靠软件去处理了。记住,你需要花钱去挣钱,而时间是你最有价值的商品。 6、决策不靠猜测 如果网站可以 SEO,那么生活也能。不要靠胡乱猜测做决定,要用数据支持你的决策。 不同领域有许多研究可供参考。比方说,你是否知道下午 4 点的时候人最容易分心?这是宾州大学助理教授 Robert Matchock 领导的一项研究。哪怕你找不到需要的数据,进行分离测试也不需要话太多的时间。 要不断问问自己,你打算如何去衡量和优化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 ? 7、不要老是工作 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如果我们过于专注在某件事情上,就会画地为牢,跳不出框框。时不时从工作中脱身出来独处一下非常重要。按照《孤独的力量》的说法,独处的时间对于大脑和精神很有益处:
给反省留点时间很重要。当我们不去寻找解决方案时,后者却往往不期而至。 当然,我们不能一夜之间就能变得更有生产力。跟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一样,这也需要努力。守株待兔是等不到变化的。我们都需要多了解自己的身体,找到精力分配的最佳方式,这样才能拥有更成功更幸福的生活。 [本文由 36氪 编译自 medium.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