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厂商的服务器出货量大幅增长,受益于亚太地区出货量同比增长18%,而其他地区的出货量均同比下降。
行业分析师帕特里克·莫尔海德表示,近几年服务器采购趋势发生了转变,中国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目前正在建设大规模数据中心,并通过本地厂商,而不是国外的大公司采购服务器。而国际厂商类似Facebook、谷歌和亚马逊的公司则绕开了服务器厂商,直接从广达和英业达等厂商采购硬件,造成了美国地区服务器出货量的下降。
但多个行业的IT人员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核心系统要实现国产替代并不容易。“国产替代还需要时间,并且因为系统较为复杂,企业进行更换也不是一朝就可以完成的。”一银行内部人士说。
增长迅猛
长期以来,具有明显技术和渠道优势的外企在中国计算机设备等高科技领域占据巨大市场份额,如IBM、EMC、甲骨文等一批知名外企。服务器市场方面,IDC数据显示,IBM Power Systems在中国Unix服务器市场份额连续15年稳居第一,截至2012年第四季度已达到76%,意味着目前在Unix服务器市场IBM一家独大,2~3年内将很难出现对其有威胁的竞争对手。
但近年来发生了变化。
“这样的趋势部分是由于中美之间的信息安全争端,而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国产服务器更便宜。”Gartner分析师指出,中国企业正在建设基础设施,这推动了对服务器的需求。而在亚太地区的其他市场,对不知名厂商的服务器需求也在增长。这一增长主要来自中国厂商华为和浪潮电子,这两家公司第一季度的出货量分别排名第四和第五,仅次于惠普、戴尔和IBM。
华为的服务器出货量进入前五已有一年多时间,而浪潮则是首次跻身前五。浪潮开发刀片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和超级计算机,并由于参与中国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的开发而知名。
Gartner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浪潮的服务器出货量为80929台,同比增长288.7%。华为的出货量为85919台,同比增长61%。排名第一的惠普出货量为534652台,同比下降7.9%。戴尔的出货量为464141台,同比下降10.1%。IBM的滑坡幅度最大,出货量同比下降27.8%,至166311台。
在全球范围内,第一季度服务器市场营收同比下降4.1%,至113亿美元。惠普、IBM和戴尔的营收分别排名前三,但均呈现环比下降的趋势。
能否顺利接棒?
目前在国内的重要行业中大量采用了外国跨国公司的软硬件,思科、IBM、谷歌、高通、英特尔、苹果、Oracle和微软,“八大金刚”盘踞在各个领域。
一位金融机构IT部门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国内银行90%的核心系统都是IBM的。
早在2013年初,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信息科技风险管理2012年会暨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高层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就提出自主可控战略,要逐步破解“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难题。
不过,多位金融机构人士认为,银行业核心系统要“去IBM”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首先,国内缺乏可替代技术;其次,银行更换核心系统也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通信行业也面临外企的捆绑与影响。
有运营商人士对记者表示,电信行业要想“去IOE”,就得更换系统,就得把现有的数据导入到新的系统当中,而现在运营商的数据多、复杂且混乱,每个省都有一大堆各自的系统,省内系统之间未贯通,各省系统之间更是毫无关联。某个运营商的省公司计划上大数据系统,但经过了9个月的努力,仅仅是完成了最近半年的宽带上行数据的整合工作,数据多、杂、乱的特征可见一斑。
据媒体报道,27日,国内企业浪潮集团公布了一项内部市场计划“I2I”(IBM to Inspur),这是浪潮集团针对IBM市场、IBM营销体系展开的全面渗透、切入、接管的一项市场推进计划,涉及通用服务器、主机系统、云计算大数据、高性能计算产品线,涵盖行业拓展、优渠开发、项目迁移、人员接纳等多项细分计划。
“国产公司从实力上也在努力和国际接轨,如果是非核心系统,例如一些客服软件,或者其他方面的硬件,应该比较容易实现国产替代,但是如果是核心系统,依旧面临很大问题。”上述运营商人士对记者说。
在他看来,运营商的IT系统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对IBM和Oracle形成了很强的依赖性,要转换国产,首先在观念上就很难转变,对其自身IT维护人员的挑战和牺牲非常大,还缺少决策层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