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作者是优伴科技创始人哈红波,正在打造一款名叫“易陪伴”的老人监护系统。 很多朋友对我回国创业很不理解,放着国外清新的空气不吸,非要挤在帝都吸雾霾,放着国外轻松的工作不做,非要回国创业。不知道创业失败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吗?难道仅仅就因为自己的野心吗?或者是为了赶可穿戴的潮流? 我从来不是一个安定的人,属于典型的“不作死,不会死”的那种人。在3G大规模布网后,突然对自己贡献了9年青春的行业失去了兴趣,放弃一份收入还不错的工作,出国读书。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希望自己能在全世界飘着,领略不同风景和文化,毕竟人生的意义在于过程,过程精彩就足够了。但是我发现我错了,我心中永远放不下自己的父母。 真正驱动我做这个老人智能监护系统的是我对父母的愧疚。以前给家打电话的时候,总是觉得和他们没有多少共同语言,特不耐烦,打个10分钟就想挂电话。出国读书时,母亲生病了,为了不让我分心,联合家里的人瞒了我整整两年,直到我在电话中终于嗅出了家中的变化,在我的追问下,他们才告诉我实情。 今年回家过年的时候,父亲计算了一下,从18岁开始在外地上大学,这近20年来一共在家陪父母的时间也就200多天。听到这个数字,我感到相当的沉重和自责,就像是一根针插进了胸口。 对于在远方的游子来说,一年里面也许只有春节期间,才赶回家见上父母一面。平时他们生病没人照顾,打电话给子女的时候口径一致的说“我还好”,难道处在远方的我们真的能完全相信吗? 现在的我只希望自己能够把产品打造好,借助它来了解父母一些真实状况,比如说知道父母的日常作息、运动量。遇到紧急情况能够借助它来知道父母的位置,提供沟通质量和及时的救助。很多人说这很简单,给父母的手机装给App就行了。可是父母的眼镜早就老花了,也不习惯操作现在的触摸屏,在紧急的情况下根本就来不及启动App报警。因此我非常清楚自己要做一个简答易用、符合老人习惯的硬件终端。 做硬件产品永远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给老人做硬件产品就更难,每个细节都要考虑清楚。体积大了老人不方便携带,而太小了技术又实现不了。我们选器件,选材料,做仿真,1毫米,1毫米地减小体积,终于达到了一个相对能够接受的程度。为了降低它对老人的辐射,我们仔细评估了GSM和CDMA两个通信标准,最终选择了超低辐射同时网络覆盖范围还不错的CDMA网络。而为了进一步降低辐射,我们把市面上能找到的天线都试了一遍,没有一个可以达到标准,最后花了两个月时间自己设计了一款天线,效率极大提高,把设备真正的做到绿色,不用担心辐射对老人身体的影响。 我们清楚老人会经常忘记给设备充电,为了把待机时间由原来的3天提高到7天,我们熬过了不知道多少个通宵。就在产品快要定型的时候,突然发现产品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声音不够大,老人可能听不清楚大家又从头再来,终于把设备音量提高到可以接受的范围。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每天都是在不断推倒原有设计,重新设计,不断精化细节的过程中度过。现在产品算是研发成功了,很快就会推出市场。不过这仅仅是一小步,未来我们将建立起专门针对老人的整套智能家居产品系统,包括电子相框,电子药瓶等,让子女更加了解老人的衣食住行;同时系统中将集成血压计,血糖仪和心电监测等家用身体医疗产品,让外地的子女也能够时刻了解父母的身体状态,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分析,向子女和老人提供健康建议。 虽然我们还仅仅是一个初创公司,但是我坚信自己的执着,去把这些目标逐个实现。 转自 http://www.leiphone.com/laorenjianhu-yingjian.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