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开源的参与方式 在是否开源的问题上,以往微软内部高层的态度有些摇摆。往往是,这边微软前CEO 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将 Linux 称作“恶性肿瘤”,另外一边,微软已经悄然成为对Linux内核贡献最多的 20 家公司之一。微软在2012年4月12日宣布成立微软开放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在微软与非微软技术之间搭建桥梁,似乎就是在正式对外表明微软对开源的态度,也让很多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猜测尘埃落定。 蒋博励是万维网联盟(W3C)XML 1.0 标准联合创建者,也一直是XML和开放标准坚定而又热忱的倡导者。多年来,蒋博励带领着微软开放技术团队一直与微软内部的多个业务部门紧密合作。从微软开放技术有限公司总裁蒋博励的经历来看,他绝对是微软打通开源这扇门的最佳人选。 微软开放技术有限公司的成立,给了在开源领域奋斗多年的蒋博励一个证明开源对微软的价值的机会,同时也是微软在新形势下寻求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 自此,蒋博励在子公司成立之初就曾表示:“子公司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颖而又更明确的参与方式。子公司新的架构将有助于促进微软的专有开发流程(Proprietary Development Processes)、公司的开放创新努力,以及与开放源代码和开放标准社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据了解,微软美国开放技术公司参与了HTTP标准的定义,完成了50多个项目。微软开放技术参与了DMTF、ECMA、IETF、OASIS、W3C、ISO/IEC等标准机构,以及Apache Qpid、Cocos2D、Doctrine、JQuery、MongoDB、Node.js、Ogre3D、Outercurve、Redis、Symfony、Drupal、Joomla、Wordpress、WebKit、Blink、Apache Cordova和Mozilla等开源社区,帮助开发者通过多种途径、多种设备惠及更广泛的用户。 开源秉承着开放、分享交流的精神,这与当前互联网时代提倡的“开放共赢、合作发展”有些异曲同工。因此,也有人指出,互联网空前发展,开源的力量功不可没。 一个公司不管是封闭还是开放都是一种商业模式,不同的游戏规则而已,成功与失败都与是否开源并无直接的关系。例如,SUN和Novell公司的开源模式并没有让它们迎来更大的辉煌,苹果的封闭反而一度让自己成为市值最高的公司。关键因素在于,当前很多企业或机构的IT环境更为复杂,对于IT的需求更高更灵活更轻盈。以往封闭的思维模式逐渐更不上时代的发展,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因此,如微软这样做出战略调整是明智之举。未来商业软件和开源之间不会存在太显著的界限,完全封闭的系统,长远来看,必将缺乏长远持续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