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这一年有各种昵称:大数据年、软硬结合年、创客进化年、打车应用爆发年、智能硬件元年、蛇年等等,一千个人有一千种 2013。 在这一年中有两个词很重要,“智能硬件”和“大数据”。 多事之年后面永远是另一个多事之年。开年之后,智能硬件还在火,大数据的热潮似乎有些偃旗息鼓的势头。虽然命运不同,不过笔者认为这一前一后两个名媛却碰上了同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叫“早恋”。 故事总要有个开头,这段故事也不例外。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的未来?媒体、投资方和创业者是三个情种,总会在一段感情的未来环节上犯怵,其中,大数据的感情率先出现破裂。 大数据本身不是产品,很难用运作产品的思维去玩这个概念。 这一个领域天生门槛高,不仅难啃,好不容易啃下来也不一定能吃到肉。老老实实做数据的企业不一定敢过多炒作概念,因为他们清楚数据基础和营收还差很远的距离;而一些稍微取巧的公司往往善于炒作,但落到实处必须有一个出口才有可能谈闭环什么的。 以“影视类大数据”这一类公司为例。 他们借着大数据的风潮玩营销,其数据基础基本等于爬虫的“食量”,强一点的可以搞到票房数据或者其他服务的后台数据等。因为数据量缺乏,且来源不稳定(新浪微博稍稍改个版就有可能影响其进行数据抓取),所以必须靠数据展示来秀肌肉,注意是“数据展示”不是“可视化”,两者区别甚大。 秀完肌肉也得找到出口。留下来的选项其实很少,比如往移动端走,走到这里说实在话还是在移动互联网这个行业里转,已经有些偏题了。另一条抱大腿的路更加艰险,签个框架合作很容易,真正落实到赚钱部分的很难。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大数据是土豪玩的游戏,土豪们更容易搞到数据,搞到了也有地方用。反过来看年轻的大数据公司,他们的未来有多困难就是显而易见的了。 总而言之,他们稍稍早熟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