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全球最大中文IT社区CSDN举办移动者开发大会,很多人就目睹了这一幕。来者正是龙泉寺信息技术组的负责人贤信法师。 “当时觉得挺有意思的。”CSDN创始人蒋涛回忆,大会参与者都要提前报名,但也有一部分合作伙伴的赠票,没有特别注意到有僧人会参加大会。抱着略微的诧异感,蒋涛安排了论坛记者采访贤信,发现人家真不是走错了场,实实在在是来参会的。 贤信下山参会。对于佛门和IT圈,这都是头一遭,就是现在也不多见。以至于后来一次会议后,贤信在心得中描写入场前的心声:一会儿又要经受无数异样目光的洗礼。 然而,方便法门也就此打开。在IT圈,“龙泉寺,有极客”成为美谈,龙泉寺与IT圈频频互动。仅2013年,龙泉寺参加了9次各类技术开发大会;全 年有360公司、码农俱乐部、eico design公司等二百多名互联网界人士到寺中参访。由此甚至衍生出一个段子::几年前“微信之父”张小龙在龙泉寺西厢房小住,对几个技术问题苦思不得其 解,一气之下把资料撕得粉碎。一僧人进来打扫卫生时帮他把资料重新粘贴起来,还写了几行字,于是,世上后来就有了“微信”。 频繁互动的结果是,一帮精通技术的程序员成为龙泉寺的义工,龙泉寺信息技术组发展壮大起来。“加入进去的义工,多数本身就对佛法有兴趣。”蒋涛说,就他的观察,这就是所谓的“佛度有缘人”。对于程序员们,寺庙有任何佛事活动都会第一时间通知他们,有兴趣的人自会加入。 一次活动中,法师们安排参访者闭着眼,手拉手在引路者指引下绕寺一周。“类似有很多意思的活动,有心向佛的人会从中受到指引。”蒋涛说,法师们曾向他提到过这是中国古代发展佛教的方法,龙泉寺致力于恢复这些传统。 另一个吸引程序员们的关键词是公益。“佛法与具体技术的交集其实不多,但在精神上有相似的地方。”龙泉寺信息技术组义工姜太文说,很多程序员致力于 开源项目,注重分享和交流,而龙泉寺诸多公益项目都强调奉献,两者很是契合。有志于佛法的义工,将代码当作佛田,就此皈依者不在少数。 龙泉寺信息技术组名声在外,更有有戏言称:“天下武功出少林,牛叉极客入龙泉”。然而,事实上龙泉寺会写代码的法师并不多,尽管会写代码的法师也在增加,在之前大概只有贤信法师懂得技术。 但这已难能可贵。融入互联网的门槛并不高,但只有龙泉寺拥有一个为人称道的技术团队,差别正在于龙泉寺拥有专业素质的僧人。龙泉寺的今天,和它拥有的高素质僧团密不可分。 “乔布斯说过,一流人才吸引一流人才,二流人才则会吸引三流人才。”蒋涛说,龙泉寺正是由于有一个出色的僧团,才会吸引到更多优秀的人加入,进入良性循环。 在姜太文等义工身上,这一点表现得尤其明显。拥有技术背景的贤信,让姜太文初见就倍感亲切。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批高知僧团,改变了他们对佛教固有的保守印象。 “在我们小时候,感觉出家是看破红尘或者人生失意的人才会去做的事。”姜太文2000年前都在清华大学学习,其间也接触了佛教,但那时各地的寺庙已被商业化弄得乌烟瘴气。 而龙泉寺的感觉截然不同,僧人可以是年轻人,可以很阳光,可以热心公益,可以不必是失败者,甚至可以为文化传承做出贡献。 学诚法师本人就是代表。他1991年于中国佛学院获硕士学位,2007年获授泰国朱拉隆功佛教大学教育学荣誉博士学位。在他年轻时,正是因为才华出众,而被前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赏识,仅23岁就接任了广化寺主持。 这位提携了学诚法师的著名佛教领袖,在谈到佛教发展时说,最关键的有三点:第一是人才,第二是人才,第三还是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