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打开朋友圈的时候,就被 Nest 被收购的新闻刷屏,让我见识了国内硬件创业者的兴奋之情。所以,我特地采访了几名国内有代表性的硬件创业者,以及智能硬件链条上的参与者,了解他们对这件事的具体看法。 Yeelight 姜兆宁:完全是互联网公司的估值两年前,还未创业的姜兆宁就从美国买来一个 Nest 智能恒温器,然后把它拆开,他说,“当时我很触动,从未看到除了手机外这么酷的硬件。原来硬件是可以这么做的!” 传统的智能家居公司,产品开发思路是系统化集成方案,大包大揽;另外,希望产品便宜,方便提高出货量。而 Nest 是“只是从一个点上发力,然后集中十倍的财、人和设计将这个点打穿,征服你的感官,超过你对它所有的期望值。” 直到最近,他才发现 Nest 这么做是有道理的。“(Nest 进入)的市场已经比较稳定,原来进入这个市场的公司已经形成格局,但他们反应比较慢。那么,设计公司竭尽全力,一下子就把对手击倒在地。后来才发现,原来这些巨头其实是外强中干的,彻底缺乏创造力。……而且,相对于(Nest)所带来的价值,产品的价格是可以承受的,这点很关键。” 姜兆宁说,Nest 的估值“完全是互联网公司的估值。”以前在谈及硬件公司的估值,往往因为制造成本、复制成本等因素导致估值偏低,而从 Nest 的案例来看,“这些好像都不重要了。”他觉得,Nest 这件事是“设计师文化受到认可。” 从公司创业路径来看,姜兆宁认为,“Nest 一直在做刚需。”在美国,不管是恒温器还是烟感器,都是居民必须要购买、安装的东西。而经过 Nest 重新设计之后,这些硬件就变得人性化,也容易被人使用。 姜兆宁觉得,Nest 这件事让他两点启发,一是“怎么让生活中常见的东西,让它们变得更好用,更漂亮,可能更重要”,二是“好产品不怕卖。” 新我 Betwine 高磊:Nest 切入家庭的角度精妙高磊觉得,比起过往巨头通过机顶盒、游戏机,想尽方法来进入家庭,Nest 进入家庭要轻松得多。 Nest 的打法非常适合美国市场,每一个家庭的能源管理比较统一。只要把 Nest 温控器接上去之后,就能够收集数据,这些数据对于美国消费者来说,会比较有用。换言之,Nest 的产品对于美国消费者而言,是有用的。 另外,Nest 所瞄准的产品,比如温控器、烟感器都是存在很多年的。Nest 只是用了新方法来设计了同样的产品,就能够进入家庭“一个温控器、一个烟感器,这些东西都要比那些(游戏机、机顶盒)简单太多了。”“(Nest)的切入点十分精妙。” 对于他来说,Nest 让他看到了进入家庭的新方法。就国内而言,进入家庭的方法是通过智能电视、智能路由器等产品,而 Nest 作为案例则告诉大家,“可以通过一些很实质,但看上去很隐秘的小部件来进入。不过,进入之后又怎么样呢?有没有相关配套的东西呢?这又是很现实的问题。” 不管如何,Nest 作为案例,能够启迪后来的创业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