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流向 比特币个人及服务器软件有一个弱点,那就是利用一次性生成的公共密钥来“存储”比特币交易。利用这一弱点,科学人员得以追踪比特币在网上留下的数字痕迹。他们发现,只需对相关区块链略加分析和研究,就能发现谁拥有这些比特币地址。 其中一名科学人员莎拉·米克尔约翰(Sarah Meiklejohn)说,同样的技术也能被用来追踪股权认证。 执法机构将此“弱点”视为好事,但对比特币倡导者来说,这是一个致命的缺陷。正如莎拉·米克尔约翰所说,多数正在生效的比特币协议达不到理论上的“完全”匿名,而他们的发现甚至只是比特币漏洞的冰山一角。 比特币依靠特定的算法,通过大量复杂计算产生,就是所谓的“挖矿”。比特币系统为那些愿意将交易绑定到区块,及添加到区块链的“挖矿工”提供奖励-25个比特币(约值1.5万美元)。 挖矿 比特币系统十分有趣,计算机硬件越先进,越能够更快、省钱地执行复杂的数学运算过程。比特币系统每2016个区块,或者说每两周,会调整计算难度,使区块平均间隔趋近于10分钟。但是当设备越来越先进,挖矿却越来越难。另一方面,计算速度快的设备能随时在线,这从某种程序上限制了“普通”矿工的采矿进程,除非他们升级自己的装备。 现在,一些挖矿工组成匿名团体,共同挖矿并分享奖励。最初矿工们用普通计算机挖矿,随后升级到可执行更有效计算操作的图形处理单元,然后是为特定任务准备的灵活芯片。过去一年里,被称为ASICs的定制芯片出现在比特币市场。 本刊记者走访了一个在自家小公寓里挖矿的矿工。几个月前他买了ASIC挖矿机,但到货迟了几周,导致他错过了一个大矿。据他介绍,ASIC挖矿机能够加快生成比特币的速度。“受益”于ASIC挖矿机,区块平均间隔下降到了5至8分钟。 商业化趋势 维护比特币系统运作的志愿者迈克·赫恩( Mike Hearn)说,挖矿正变得商业化和专业化。ACIC挖矿机大量涌现,似乎已成了矿工们的基本配置。 根据比特币的设计原理,每四年半(或称为每210,000区块),比特币的产量就会减半。以现在的速度,到2017年,平均每10分钟生成的比特币数量将从25个下降到12.5个。如果挖矿回报率下降,谁能够保证比特币区块链的完整性? 迈克·赫恩表示,为了阻止这一问题,他们打算出台市场机制,提高比特币交易手续费。他说:“点对点网络中的节点数会估算交易时需要的最低费用”。 比特币日益普及还带来其它连锁反应。现在,比特币系统中的每个使用者都需要备份数据块链,目前数据块链大小已超过11GB,并且还在增长,这无疑会阻碍用户的日常使用。比特币设计者提出了“修剪”数据块链的方法,但尚未执行。 随着交易速度加快,将所有金融活动压缩进预先设定的区块中,也变得困难起来。比特币交易协议需要被调整,使区块中能容纳更多交易。 另一个问题涉及节点,这些节点帮助“转播”及发送数据块链更新。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安全研究员马修•格林(Matthew Green)说,生态系统无法维持这些节点,节点成本的上升可能会危及比特币的发展。 比特币协议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如果大部分用户,包括银行、证券交易所、投机者和挖矿者,拒绝这一协议,将导致整个系统崩溃。 赫恩先生指出,比特币系统程序员没有任何特权,如何改良比特币系统取决于用户群,“是社区的工作”,比特币就是这样灵活又脆弱。 到目前为止,比特币的发展还算顺利。但随着比特币越来越受欢迎,它是否能够继续承受压力?赫恩说:“就像手表一样,手表不断发出嘀嗒声,实际上机械表非常最弱,一砸就碎了”。 比特币也许会像互联网一样,顺利度过试验期最终成为值得信赖的工具。但它也可能会走上Napster的“老路”:Napster本是一个极具开创性的音乐共享系统,但最终被克服了技术及商业缺陷的更优质产品取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