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服务器:误伤还是自残 PC从当初的遍地诸侯,到现在前五大厂商占据了78.5%(Gartner 2013年第二季度报告),PC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也完成了品牌集中化。 然而,与PC市场相悖,服务器市场却出现了品牌发散化。Gartner调查结果显示,全球前5大服务器厂商之外的供应商发货量所占份额从2009年第二季度的25.1%上升到38.4%,营收所占份额则翻番,从11.2%上升到22.5%。 英特尔数据中心集团负责人黛安·布赖恩特(Diane Bryant)曾透露,2008年,惠普、戴尔和IBM等3家企业贡献了英特尔服务器业务3/4的收入,而到了2012年,英特尔服务器业务3/4的收入则需要8家服务器厂商来实现。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虚拟化和云计算对品牌服务器市场的冲击。 在没有虚拟化之前,PC服务器通常只跑一种应用,如打印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等,服务器的利用率大致只有20%左右。虚拟化后,服务器的利用率提升到80%,这意味着,原来4台服务器做的事,现在1台服务器就能完成。这意味着服务器购买需求的下降。 通常,人们为了让系统可靠,就要千方百计确保系统内所有设备的可靠,这时,代表着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的品牌服务器就变得炙手可热了。而在互联网数据中心,数以万计的服务器工作全部正常是不正常的,整个系统始终存在故障点则是常态。作为互联网企业主流架构的Hadoop,其设计初衷采用逆向思维。Hadoop的设计理念就是在存有故障节点的系统中依旧正常运行。处理故障的方式也很简单,只要撤下故障服务器,换上新的就行了。在这个过程中品牌已经彻底被弱化。 而开放计算项目的出现,无异于在Hadoop对品牌服务器市场下了一场冬雪后再加了一回霜,开放计算项目在服务器硬件上的优化,让用户从成本、功耗、体积甚至可靠性上获益。Facebook瑞典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机箱既不喷漆也没有品牌标志。 当下,云计算迅速普及的过程,也是后台服务器向数据中心大集中的过程。品牌服务器厂商心中的痛也许刚刚开始。 很难说是Facebook开放计算项目“误伤”了品牌服务器厂商,如果当初品牌服务器厂商能够放下身段为Facebook定制服务器,也不至于把Facebook“逼”到亲自“操刀”设计服务器。倘若如此,开放计算项目至少不会如此之快地诞生。因此,品牌服务器厂商今天的市场之痛,很大程度上来自“自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