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5与移动网络 视频格式之争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事情,但是能够被如此引人注目的推向大众的视野,无疑是因为HTML5。 HTML5带来了如此多令人惊叹的变化,而其中最为值得研究的,就是其中新增的<video>标签。 <video>正如其名,是用来进行视频播放的。但是它与Flash不同,本身并不能做出任何播放行为,这个标签的意义也仅仅在于,告诉浏览器,“这里有一个视频,你快点来播放吧”;而剩下的事情,就全部交给了浏览器。 也正因为如此,<video>在不同的浏览器上也就出现了不同的分歧。尤其是对于Opera和Firefox这样的浏览器而言,H.264高昂的专利授权费用是他们所不能承受的。于是,不同的浏览器也就选择转向支持不同的视频格式。 这个事情的高潮,则出现在移动网络上。 现在互联网的在线视频,大多需要调用Flash进行播放,而Flash与浏览器不同,是一个外部的非必需的插件。考虑到Flash在个人电脑上恐怖的占有率,这似乎从来都不是个问题。 但是在手机平台,Flash的出现成为了一出闹剧。极差的运行效率,给那些曾经期待他的用户带来的是噩梦般的体验;对于手机厂商,比如苹果而言,将一个用户所急切需要的核心功能交给第三方厂商来做,也是绝对无法忍受的。 HTML5适时出现,给这一切带来了转机。仅仅只需要更新浏览器,就可以完整的收看在线视频,而无需借助第三方的力量。这正是苹果所期待的东西,因此苹果公司几乎是最早宣布支持H.264格式的厂商之一,并且也极为迅速的将其部署在了iPhone手机中。 随着YouTube开始大范围部署HTML5视频,<video>的实用性已经勿庸置疑,内置浏览器的可靠性也远非第三方的Flash插件所能媲美。以苹果为首的iPhone、iPad等移动设备,也正凸显出HTML5的优势。 可以说,HTML5发展,几乎就是踩着Flash的尸体在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