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生产”战略 谷歌的成功反映出智能手机行业根本规则的改变:从硬件向软件的转变。其实,诺基亚高管很早就认识到了这种转变。早在二十世纪90年代,奥利拉就曾预言,通话 将仅仅成为手机的一个附加功能,手机的未来在于通过其服务和应用提供移动互联网服务。奥利拉还意识到,诺基亚将从一定程度上转变为一家软件公司。 最初,诺基亚在这方面的努力成效显赫。1996年,诺基亚取得了重大进展,推出了Communicator 9000手机,这是第一款具备日历、互联网浏览和电子功能的手机。然而,这款手机的销量并不够出色。 之后,在1999年初,诺基亚又推出了7110手机,这是第一款具备WAP浏览器的手机。尽管连接互联网速度慢具操作繁琐,但这毕竟是一个突破。 当时,诺基亚每年推出两款新机型。但这种情况在2000年发生了改变,奥利拉希望以一种更加广泛的方式拓展市场,因此决定每年推出40到50款不同的机型。也就是说,诺基亚要服务于每一种不同喜好的消费者。诺基亚至今仍然坚持这种“批量生产”的战略。 创新灵魂被扼杀 当时,并没有人注意到这种战略会造成的致命后果。诺基亚不是由一个统一的团队来负责手机研发,而是将不同的研发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团队,例如有的团队负责手机摄像头,有的团队负责手机浏览器,但是没有一个团队以打造创新产品为目标负责总体研发。 一位前诺基亚高管向芬兰当地媒体表示:“诺基亚的产品没有任何特点,只是一些标准配件组装起来的产品,不同产品几乎难以辨别。这种工厂式的思维方式限制了创新观点的萌发。” 与此类似,诺基亚决策层决定大规模生产手机,而中层管理者人数众多,数百位副总裁级别的管理者都希望在相互竞争中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 了扼杀对方的优秀创意。更糟糕的是,项目管理人员不愿意承担风险,因为他们所在的部门是独立计算营收和利润,这意味着他们的业绩要靠产品数量的季度增长来 实现。 在这种变化的环境下,诺基亚产品开发部门日益感到沮丧,而官僚作风和多级别决策不断扼杀诺基亚的创新灵魂。 轻言放弃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诺基亚的创新被完全压抑。相反,有的时候诺基亚的想法非常具有远见,但诺基亚员工对自己的创意缺乏信心。 例如,在苹果2007年进入手机市场之前,诺基亚已经研发出触摸屏手机。在苹果推出iPhone之前三年,诺基亚推出了7710手机,这款手机配有大尺寸的 触控彩色屏幕。由于手机销量不佳,诺基亚放弃了生产。八年前,诺基亚已经研发出了可以下载的应用程序,但是由于未能取得预想中的初步成功,诺基亚再次放弃 了进一步研发。而现在,手机应用已经成为手机市场的主宰。 直到2007年,诺基亚才重新启动了手机应用业务,两年之后诺基亚启动了Ovi应用商店。目前,Ovi应用商店的应用数量将近2万款,远远落后于iPhone和Android应用商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