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当中,将借OpenOffice.org十周年来记叙这个OOo社区的十年发展,却是一个不甚成功的案例——至少从社区的角度而言,OOo这十年的成绩并没有太多可圈可点之处。但是,在OOo的参与者之中,也不乏那些充满热情的开发者。在OpenOffice.org在甲骨文的阴影下飘摇不定,在Google等强势企业资助的LibreOffice项目中找寻新的出路之际,让我们通过OOo的一位忠实粉丝的文章,来回顾它十年的发展历程。 作者简介:Bruce Byfield是Linux.com等知名Linux站点的编辑,也是开源自由软件领域的专业作者。 2010年10月13日是OpenOffice.org项目的十周岁生日,无论对个人还是对整个自由软件行业,都是一个重大的里程碑,绝对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在项目创立之初,只有很少的成员参与到OpenOffice.org开发中,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喜欢拿它和微软的Office做比较,并且利用我的业余时间写一些How-To文章,在此之前我是一位全职写手,有一段时间,我对OpenOffice.org的关注度太高,曾担心别人误以为我是OpenOffice.org的推手,但现在回想起来,我得感谢那段时光,没有OpenOffice.org,也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 对整个社区,OpenOffice.org的重要性是难以估量的。 OpenOffice.org启动 十年前,Sun倾尽所有力量将其推入市场时,GNU/Linux几乎是开发人员专有的操作系统,Koffice也还处于初级阶段,AbiWord是一个备受赞美的文本编辑器,Applixware仍然是专有软件,其前身StarOffice可以免费下载,但不是免费软件,许多人都质疑GNU/Linux是否适合普通用户,由于缺少一个全功能的办公软件,对普通用户来说可能意义不大,也许只适合开发人员和服务器。 经过数月的思想斗争后,Sun终于在2000年6月19日宣布它将开放StarOffice的源代码,因此也就有了OpenOffice.org。这一年O'Reilly在蒙特里召开开源大会,Sun借此机会派发了印有OpenOffice.org标志图案的T恤,背部和左胸印有“自由”字样。Sun员工向人群投放免费T恤,当时场面一度失控。在这次开源大会上,OpenOffice.org因此大出风头,也因此赢得了许多用户和口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