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在软件自主发展上落后他人,如果再进行封闭的硬件和软件技术发展,其成本将是不可估量。倘若发展标准化的硬件平台,采用自由/开源软件,将快速缩小信息化鸿沟的差距,但是换来却是本土行业导向的封闭软件萎缩:Openoffice.org的到来,金山感到压力;QCAD的到来,国内CAXA厂商感到压力;R统
计软件的到来,国内类似的统计分析软件感到压力。即使暂时没有感受压力,这些软件厂商只能生存在国外封闭软件围堵和开放软件大军的推进下。问题已经不是盗
版不盗版的问题(当然,在盗版的情况下,很多人更喜欢盗版外国封闭商业软件),而是行业用户注意力和学习成本的问题。直接导致就是传统软件销售产业萎缩,
以用户服务为核心的软件发展模式更加突出,对行业应用软件功能和质量提出更加高的要求。在国人没有完全准备下,新一轮的软件发展模式已经落在头上。
外国的GNU/Linux用户还多是Unix和Solaris的移民,而国内的多数是Windows基础的移民,前期信息普及教育和当代推广自由/开源软件产生极度不协调:凡是国家关于XXX的认证考试,XXX行业认证上机考试,均采用windows平台。如果硬要说这个“矛盾”不是矛盾,很简单,把所有自由/开源软件全部移植到windows平台,让人们第一次接触不察觉使用自由/开源软件,然后把所有自由/开源软件一个一个地替换。最后,人们发觉除了操作系统外,其他都是自由/开源软件,值得高兴的时候来了:是时候让大家一举迁移到GNU/Linux下!这个是相对幼稚的想法。
那为什么当年GNU工具可以把UNIX系统一个一个地替换?问题重点在于,UNIX系统的操作风格逐渐成为整个工业界的标准,GNU项目为了成功达到目的,也只能借着UNIX的外壳,所以才强调“GNU
= GNU's NOT
UNIX”的递归缩写。微软的Windows,很抱歉,是信息业界不成文的“潜规则”:独立封闭的体系,即使有相对的API环境描述;自我决定windows发展方向,导致其他周边厂商要跟随,成立“商业联盟”;既当裁判,也当球员,除了开发windows操作系统,又发展其他基础性的软件,例如Office和Media
Player。用“替换”的的原理,已经不适合现在这个现实情况。现在比起当年,情况更加复杂。
中国选择自由软件和开源软件,或许是一种“曲线救国”的做法,或许是一种暂时牺牲本土封闭商业利益而求软件产业升级的做法,或许是一条登上全球软件技术宝座的蹊径。社会任何一种变革,必定伤害旧权贵已有利益。变革,意味着重新洗牌,意味着机遇,意味着推倒一些过时的做法,也意味着树立新的规范和新权贵的形成。
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历史长河滔滔不绝,产业浪潮革新推进永不停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向为自由和兴趣而编写代码的人致敬!向提供高质量自由开源软件服务的厂商致敬! 本文PDF下载: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