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软件的优点可以移植到硬件上吗
毕竟软件和硬件是不同的。开源软件的优势在硬件上仍然存在吗? 1、价格 一眼看来,似乎开源硬件会有价格上的优势,因为产品价格不包含可观的研发成本。但是硬件早已不是可以“动手制作”了。然而,订做小批量的产品是非常昂贵的。让爱好自由的极客统一起来订上大批量的开源硬件又是几乎不可能的事。因此唯一可行的把开源硬件设计“落实”的方法就是把电路置于可编程逻辑器件当中。
2、品质 开源软件往往是由一个庞大的开发者社区“催熟”的。但是开源硬件的开发者还不够多。但这不是个问题,毕竟开发者是可以培养的。最终,优秀的开源硬件设计是完全有可能出现的。
3、跨平台很遗憾,硬件是无法“跨平台”的。举个大家熟悉的例子:即使是同为 x86 架构,Intel, AMD 和 VIA 的处理器还是差异巨大的。因为整个平台的不同,所谓的移植实施起来难度也大到几乎不可能实现。有人可能会提到全美达的 Efficeon ,但是这样的架构在可编程逻辑器件当中即使能实现也不会有满意的性能,而且还有各平台针脚定义不同的问题。 4、定制性 开源硬件可以通过制订内部总线标准去实现扩展性。但是接下来的问题是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容量往往会极大的限制硬件的扩展性。
5、更新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使用让零成本更新硬件成为现实。于是更新的问题并不会过多阻碍开源硬件的发展。
可编程逻辑器件使硬件性能和功能失去竞争力前面提到,可编程逻辑器件让开源硬件的传播成为可能。但立于可编程逻辑器件之上的硬件还可以依靠性能和功能去打动用户吗?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原理是由存储器内的数据决定逻辑门之间线路的通断。所以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结构决定了它不能承载太复杂的设计,而且功耗高,速度慢。所以,可编程逻辑器件的使用不仅限制开发者的思维空间,而且拖慢速度。对于移动设备而言,可编程逻辑器件还会降低续航能力。 开源硬件流行?不太可能看到这里,你应该已经明白按照现有的科技和组织方式,开源硬件只会在极客当中传播。一个可能的例外是当一个开源硬件设计足够成熟的时候,可能有人会投资大规模制造。这样开源硬件则可能会大众化。 |